什么是改性造粒?
改性造粒是指通过物理、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,对塑料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处理,并将其制成颗粒状的过程。
1.改善性能: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,如增强强度、韧性、耐磨性等;提高材料的热性能,如耐热性、耐低温性;优化电性能,如导电性、绝缘性;改善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等。
例如,在工程塑料中添加玻璃纤维进行改性造粒,可以大幅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性,使其能够应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汽车零部件、电子电器外壳等领域。
2.增强相容性:使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能够更好地混合和相容,从而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。
比如,将极性和非极性的聚合物进行改性造粒,可以改善它们之间的相容性,制备出性能更优异的复合材料。
3.降低成本:通过在基体材料中添加价格较低的填料或助剂进行改性造粒,可以在不明显降低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。
常见的是在塑料中添加碳酸钙等填料进行改性造粒,既能保证一定的性能,又能降低材料成本。
4.赋予新功能:如赋予材料阻燃、抗静电、抗菌等特殊功能。
在电子电器领域,使用阻燃改性造粒的塑料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。
5.提高加工性能:改善材料的流动性、塑化性等加工性能,使其更易于加工成型。
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废品率。
6.便于储存和运输:将材料制成颗粒状,便于储存、计量和运输。